
夯歌(油画) 王文彬

霸王别姬(油画) 林风眠
【艺点】
中国油画至今已走过了逾百年的挖掘发展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西方油画——无论是中国质和从文艺复兴早期到后印象派时期的各类经典绘画,还是传统20世纪的潮流艺术,中国画家都能够深入研究学习,艺术意蕴在多种绘画语言形式上均有探索借鉴。审当代油画来自欧洲,美气经过几代中国油画家百年来的谈中实践与传播,与博大精深的国油中华文化融合,深深扎根在中华大地这片沃土上,发展被越来越多的挖掘国人喜爱。油画具有国际通用语言,中国质和可以很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传统体现中国精神,艺术意蕴彰显文化自信。审当代
内化东方审美境界
西方绘画早在19世纪就潜伏着再现与表现的美气分歧,导致塞尚之后油画艺术与传统绘画分道扬镳,从而进入20世纪现代艺术的征程。其中,东方绘画的影响是因素之一。近代“东风西渐”与“西风东渐”促进了彼此的绘画发展,让油画这一国际性绘画语言在东西方都充分展现魅力,文化的交流互鉴在油画领域得以印证。在国际化视野中,绘画空前活跃,具象油画在中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此外,观念写实、中国表现、意象油画、写意绘画等相继出现,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为绘画注入了新的动力,但很遗憾,这些探索大多只是停留在形式层面,并未触及本质。油画所表达的中国精神应该是内化的东方审美境界,而不是类似中国画的表面效果。
中国绘画有工写之分,中国文人画传统以意象之美传递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境界,具有形而上抽象思维和想象发挥的余地,线条、笔触、色块通过画家的布局安排组织在一起,并不是为了强调再现描摹客观世界,而是透过可见的世界表现不可见的真实。中国人注重浑然一体的宇宙观,中国画家不难理解“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中国绘画历来注重意境、气韵、章法、笔墨等问题,以及各种绘画元素之间的和谐平衡,阴阳、强弱、虚实、刚柔、轻重、大小、方圆、冷暖、节奏等因素相互转化,在整体中形成鲜活的、内在统一的生命体。“谢赫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总结了绘画最核心的问题,不仅适用于中国画,同样也适用于中国画家去创作油画。
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的积淀,如果一味强调丢掉包袱,容易导致肤浅浮躁的倾向,使当今的艺术走向迷途。自觉地对传统文化再审视,重新发掘东方艺术的审美气质和意蕴,已成为很多油画家的兴趣所在。
中国油画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面貌,它将形而上的思维糅在艺术语言形式之中,呈现出东方艺术的审美品质,把意蕴美、灵性美放在首位。当前中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交汇一定会产生新的火花。在这片富含悠久历史的东方园地耕耘,仍然有着丰富的、极大的可能性,完全可以孕育出兼容并蓄、融会贯通的艺术果实。
从容面对新技术的挑战
在图像时代,绘画面临诸多挑战。我在油画教学一线工作,也经常参加各种学术展览评审工作。据我多年的观察,现在的年轻人比较善于运用现代电子设备,获取图像的方法很多:一种是直接用PS手段拼凑图片,直接临摹照片;另一种是用设计方法实现各种炫酷的效果,然后再进行制作。这些都是一些技术性的手段,与油画本体语言的表达仍然存在差距。现在视觉资源极其丰富,我们眼目可见的过于庞杂,需要屏蔽、甄选,不能被过多干扰。过于追求刺激炫酷的眼目情欲,将自由与放纵混为一谈,容易使人陷入荒诞与沮丧之中。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绘画产生了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油画将何去何从?对此,我个人仍保持乐观的态度。过于技术性的绘画可能会被淘汰,情感、心灵层面的精神性表达则会显得更为珍贵。造型的语言、绘画的技巧是从思想的土壤当中逐渐生发出来的。创新不是横空出世,新技术会带来新的可能性。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仍然要从现实与传统中获得动力,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艺术史是鲜活的、动态发展的,艺术需要不断尝试新的可能性。1839年照相机的发明使得许多人感到“绘画死亡”的危机,但是近200年过去了,绘画不仅没有死亡,反而呈现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与生命力。我想,新技术在新时代也会对中国油画产生新的推动和影响。
点亮心灵之光
时代向前,后浪推前浪,这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希望看见油画的未来,未来的基础就在当下。每个时代都有新的挑战和机遇,今天的画家要用自己的智慧去面对。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油画就已呈现多样化的面貌,理想的、现实的、乡土的、批判的、玩世的,艺术家的各种情感都能通过作品反映出来。现实世界是艺术家无法逃避的社会背景,不管哪一类绘画都反映出画家的境界、格调、水平。20世纪90年代后期,大学扩招,除了传统的八大美院以外,各类综合大学也争相增设美术院系,美术专业毕业生大量增加。与此对应,艺术家创作的油画作品数量也大幅增长,只是这些数量的增长并没有完全转化成质量的提高。有很多作品,缺少人文关怀,只是一味追逐市场,产生同质化倾向,失去特有的内涵。
东西方艺术其实在艺术追求的最高精神层面上是一致的,伟大的文学和艺术作品中都有作者深入的灵性觉察和思考。超越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面对人性共同的问题,中国油画的未来同样需要回归心灵。现实中会遇到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但具有独立人格的灵魂可以自由飞翔,思想可以在艺术的天空里自由驰骋。绘画是无声的语言,无声胜有声,文字不能到达的地方,艺术可以抵达。作品可以“发光”,可以给观者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绘画乃“无用之用”,只是单纯为了满足精神需求,不应以实用功利为目的,因为恰恰这些“无用之用”,在历史的时空中推动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艺术是人与自然的交汇点,自然中并不存在艺术,只有丰富的变化,需要艺术家去发现、捕捉。山川云朵,落入心中,一经裁剪,便成艺术。画家是实现感官与精神统一的人,融理性思维于感性创作中。生活与大自然的馈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绘画是与自然、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在生活中寻找宝藏,在平凡中寻找美。
境由心造,心外无物。绘画是视觉艺术,离不开光。黑白、光影、色彩等所有造型的因素都离不开对光的依赖与感受。这是对物理之光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对心灵之光的感应。心灵被光点亮,内心有光,画笔才会被光照耀。我们或许都见过,很多绘画都是无光的劳作,如果心里没有光,只是用昏暗的画笔穷尽技巧,也很难打动人。艺术家个体虽然卑微渺小,但是在画布面前,你是主人,你可以在自己作品面前宣告: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这光不单是物理的光,更是由里而外发出来的心灵之光,哪怕只是一丝微弱的光,也可以给人带来温暖。
(作者:朱春林,系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院长)
奋斗者,正青春。9月26日,三一集团职工体育联赛迎来重要赛事节点,备受期待的职工拔河比赛正式启动,18支来自集团各事业部、职能总部、子公司的代表队齐聚赛场,以力量对决拉开当日赛事帷幕。此前,第十四届职 ...
雷岭荔枝:送给“顶天荔地”的他_南方+_南方plus山不言自巍,海不言自深父亲的爱,是盛夏里熟透的荔枝坚韧的外壳之下,藏着柔软的内心父爱的本质,原是甘甜与深情你可能常常跟自己说,要有点爸爸的样子。但其 ...
中国消费者报广州讯陈晓莹记者李青山)6月25日至26日,由广东省市场监管局主办、广东省WTO/TBT通报咨询研究中心承办、广州市南沙区市场监管局协办的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食品安全协同监管工作交流活动 ...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近日,记者从安徽省教育厅获悉,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第一期“新型职业农民大专班”正式开学授课。班级首批29位学员通过参加2018年成人高考录取成为专科学员,学员均来自农村, ...
中国消费者报南宁讯邱碧英记者顾艳伟)今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市场监管局深入推进知识产权领域行风建设行动,推动知识产权和品牌建设力度,并取得显著成效。5月10日,梧州六堡茶荣获“2024年中国茶区 ...
中国消费者报杭州讯记者施本允) 近日,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驿亭镇特色农产品“二都杨梅”已进入采摘期。近年来,随着杨梅名牌的培育和质量的提升,“二都杨梅”已成为上虞区的一张金名片。为共同维护这一品牌,上虞 ...